与自己同父异母的兄长不同,孙珣当初选择金手指的时候,并未把系统设定为“朋友”,而只是设定为工具。
因此孙珣一直到现在也不太明白自己那些系统金手指的具体作用方式,不过作为一位从基层升上来,经历过完整海军教育的中将,他至少可以利用这些金手指给出的信息制定合适的作战计划。
没错,孙珣分到了卫星侦察这一堪称作弊器的金手指,所以他其实很清楚萨莫维尔的位置和兵力构成。
只不过孙珣没法把这些信息告诉郑伯初——总不能说自己能掐会算吧?
...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18024637号-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鄂网文[2019] 1320-060号 武汉幻世有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3167号
原本历史上暗杀只是让他受伤,这次直接玩完
最近这章有404趋势啊
这一战历史几乎无变化的感觉
作者对孙笑的儿子设定有误啊,第四卷第15章说孙珣是小妾生的庶子,第六卷第10章又说孙珣是白鸟生的私生子。这是完全搞错了
是吗?我有些混乱了,按第二个设定来吧
哈萨那边又开始了
感谢大家最近一段时间的打赏和刀片,现在还在忙,本月下半月我会补更,谢谢大家
维基上西班牙流感的起源地之一被修改成咱们东北了,现在外国人就爱泼脏水
一战后之所以成打的皇冠落地不就是那些底层人民们打着打着发现他们热爱保卫的“祖国”对于他们其实根本“不配”去爱吗?这时候爱国主义的政治口号应该效力大减了吧?起码现在看到的记录红白内战的文学作品里的俄罗斯人民大部分已经打麻木了,停战后并不是忙着对布列斯特条约义愤填膺,而是先庆幸战争终于结束了。毕竟你不能要求已经为了“上帝、祖国和皇帝”流了四年血却处境更糟的人民再为了“上帝、祖国”继续甘愿流血了,旧上层的政治信用对于底层来说恐怕已经破产了。
所以华夏支持的军政府在人民中还有多大号召力恐怕并不容乐观啊。
在书中的位面,毛子背后有华夏输血,帮他们整顿好物流体系,至少西南方面,以基辅为核心的东乌克兰富庶地区,毛子的经济不至于向历史上那么崩塌。
所以书中基辅一直没丢,而布鲁西诺夫攻势战果大了一点,损失小了一点,布鲁西诺夫本人的威望和西南方面军的战斗力保持比历史上克伦斯基攻势之前更强一点。
之后因为华夏的干涉,克伦斯基攻势根本就没发动,西南方面军至少对奥匈是有心理优势的,他们不怕打仗,也没怎么饿着,自然是爱国主义更盛行一点。
等到华夏真正参战,华军到来,他们就更塌不了了。
历史上,科尔尼洛夫叛乱之后,火花党意识到临时政府是个稻草人,一点权威和实力都没有,之后就开始高喊“一切权利归苏为爱”了。
但你要说毛子已经没了爱国主义,那其实也不对,一大帮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军头反火花党,也能拉出不少人来。
甚至火花党内部高层反布列斯特条约的人也有不少,比如姐儿任,还有托斯基。
那个时候,毛子与其说是反战,不如说是反饥饿引发的反战败。或者说,被汉斯打怕了。
区区一年后红白内战打的那么酣畅淋漓,也没听人说反战啊。
无非不论红打白还是白打红,大家都不怕对方,有胜利的信心罢了。
这个其实是一系列连锁反应的一环。
简单来说,前线战败——征兵补缺口——劳动力短缺——经济凋敝——前线得不到物资——前线战败
恶性循环。
实际上,克伦斯基攻势之前,因为布鲁西诺夫攻势的辉煌胜利,西南俄军其实还保有一定战斗力和战斗意志的。
问题出在直面德军,几乎从未赢过的西方和西北方面军身上。
而克伦斯基为了加强自己的威望,把最后一点有战斗意志的部队全浪费了,以至于对科尔尼洛夫叛军那点人马毫无办法,只能依仗火花党。
而在那之前,包括约瑟夫在内,很多火花党更加倾向于建立联合政权。
……把保皇党逼到红色一方,真是可以,话说这是不是以后钢铁发动大清洗的理由之一?
大清洗时,保皇、教徒都是钢铁的强力盟友,被清洗的主要是社民派系。从托派角度来看,钢铁扮演了引入腐朽旧势力清洗革命群众的不光彩角色……不过谁叫社民嘴炮们只知道端架子讲屁话不肯团结大多数……活该被洗
我们是民主选举!
什么?我没选上?那就把他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