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舜华感觉手正在垂下,眼睛也不能再睁开,甚至呼不出气来,隐隐还能听见撕心裂肺的哭声,从帝后妃嫔,普通宫人到朝堂上的公卿大臣,市井坊间的百姓。
我死了吗?
她一声叹息,有留恋,也有遗憾,还有坦然。
已经尽力了,余下的,交给时间,交给天意。
漫无目的的在天地间飘荡,突然一阵大风卷了过来,甚至来不及发出声音便被裹挟而去。
“你醒了?”
猝然惊醒,猛地坐直,正在大喘气,听见身边有人问,声音很熟悉,曾经刻入骨髓的;又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18024637号-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鄂网文[2019] 1320-060号 武汉幻世有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3167号
宪宗之所以宁愿自己被群臣多唠叨几年无子的事情而把孝宗母子送去安乐堂,不仅仅是因为要等万贵妃生儿子做太子,而且因为孝宗母亲身份太低、地位尴尬(反贼之女)、血统不正(中国古代贵族忌讳蛮族血统,汉朝时皇帝宁愿把女儿送去和亲,也不愿意娶匈奴女子。包括魏晋南北朝的五姓,一开始也只愿意把女儿嫁给鲜卑贵族,而不愿意娶鲜卑族女。朱元璋虽然因为安抚蒙古族的政治需要让秦王娶蒙古女为正妻,却让次妃邓氏的儿子做第二任秦王,反而让蒙古女的儿子当郡王),所以宪宗根本不愿意让孝宗上位。宣宗之前更是连汉王侍妾吴氏母子都不愿意接进宫廷,哪怕是自己宠爱的儿子朱祁镇的太子地位十拿九稳了。后来更有万历直接不承认自己和宫女生了儿子。
宪宗肯定想让万贵妃生太子,但成化五年皇次子祐极,成化七年立为太子,可见当时宪宗已经放弃了等万贵妃生子的计划;孝宗只比太子小一岁,在有太子的情况下,也碍不着谁,如果真的知道有这么个儿子,把他接进宫封个王,不喜欢打发出宫也没啥;就算实在讨厌这俩母子,也完全没必要安置在安乐堂,那里是打发有罪有病等死宫人的地方,皇帝真的缺这么点钱吗?还是真的找不到地方?吴贤妃是安置在宫外,但是宣胖子也给他安排了太监伺候;尤其悼恭太子死后,顶着无子的压力三年,宪宗自己真的好过吗?
说起来还是孝宗母亲身份太低,又是战俘又是蛮夷,宪宗宁愿让悼恭太子做皇长子与太子,也不愿意把孝宗母子接出来。说起来,宪宗想和万贵妃再生一个孩子的愿望不过坚持了4年,就因为有了悼恭太子而暂时放弃了。大臣们关于无子的唠叨也停息了,孝宗就是在悼恭太子存活时生下的。这个时候宪宗根本不用担心无子的唠叨。在悼恭太子夭折之后,大臣才重新启动唠叨儿子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孝宗母子才被人发现的。而不是某些人想当然的宪宗10年无子,一直被唠叨(满打满算,宪宗被领唠叨儿子的时间不过5年)。对宪宗来说,只要宪宗有一个儿子,就不怕大臣唠叨他无子。宪宗之前的宣宗,临死前所有人都知道他只有一个儿子朱祁镇,但也没说什么。
古代孩子的出生率本来就低,孩子的夭折率本来就高。之前的宋仁宗在位四十多年,男孩子全部夭折。明朝的朱棣、朱瞻基更是妻妾成群,结果只存活了2(朱瞻基)~3(朱棣)个,朱祁钰更是一个孩子都没存活,朱见深10年孩子夭折(宪宗1464年在位,万贵妃的孩子1466年出生又夭折,孝宗1470年出生,悼恭太子朱佑极1469年出生1472年去世),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个人觉得明宪宗未必这么介意纪氏的身份,毕竟纪氏从小就入宫,当时的宫女基本都是苦出身,战俘也算正常来源,没必要过度介意,万贵妃不也是父亲犯罪入宫吗,谁比谁高贵。明朝是父系社会,甭管母亲什么身份,只要是他的儿子,就有继承权,而且当时国家对太子对皇子的渴望,比现在重要得多,有景帝的前车之鉴,宪宗不会意识到这一点,就算不立太子,养个儿子在膝下堵塞下面的胡思乱想也是很重要的
读友1571018816抄写了一张尘封的古老卷轴,上面记载了禁忌的知识,雁于飞87朗声吟唱,获得了1000点SAN值。
谢谢亲的打赏,Thanks♪(・ω・)ノ
这样的婆媳谈心就很温馨了,可以穿插一下这些,否则真的以为女主只要工作了
节奏有点不太好把握,多了怕拖进度,少了又觉得女主是个机器人
看这书时不时会觉得自己在晋江。。。。
感觉没有错,哈哈,这文曾经在晋江连载过一部分
商辂的奏疏,见于《明实录》:臣等仰惟皇上至仁大孝,通于天地,光于祖宗,诞生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天下归心。重以贵妃殿下躬亲抚育,保护之勤,恩爱之厚,踰于己出。凡内外群臣以及都城士庶之门闻之,莫不交口称赞,以为贵妃之贤,近代无比,此诚宗社无疆之福也。但外间皆谓,皇子之母因病另居,久不得见,揆之人情事体诚为未顺。伏望皇上勅令就近居住,皇子仍烦贵妃抚育,俾朝夕之间便于接见,庶得以遂母子之至情,惬众人之公论,不胜幸甚。
从史料可靠性来说,陈洪谟的私人撰史记载,比某把所有明朝文官当白痴和冷血动物的谣言可信多了。
那些也是清朝的造谣,实际上明朝文官集团非常有集体的正直观念。如果万贵妃真的打胎,那么从文官集团到太后都会强烈反对。至于为什么有废储风波,你只要看看孝宗继位以后的文青做法,就知道腐儒孝宗和霸王道皆用的宪宗的思想多么不合拍。这俩人的父子关系就好比元帝和宣帝一样。
商辂上这封奏疏是为了让皇帝善待纪淑妃,肯定要给万贵妃台阶,不可能公开说皇帝因为贵妃虐待皇子母子。如果万贵妃真的抚养过孝宗,后面孝宗说怕汤里有毒和成化末年的废储风波也就无从谈起
万贵妃堕胎系晚明奸商和清朝二鬼子的造谣。事实上:万贵妃根本没有堕过任何一个妃子的胎,更没有害死纪太后,对孝宗也特别好。成化年的高级文官陈洪谟写《治世余闻》,只提到宪宗为了不让孝宗过早正名而将纪氏母子送到安乐堂附近抚养,后来还是万贵妃托人将他们从安乐堂接了出来。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这几年国家内忧外患比较多,所以宪宗非常忙,没那么多时间光顾后宫,仅有的光顾后宫的时间又大多数分给了万贵妃。
至于为什么这段时间宪宗除了万贵妃和柏妃有儿子之外,其他妃子无出,是因为万贵妃对宪宗有患难的重恩,所以宪宗非常希望自己的太子是万贵妃的儿子,于是这几年宪宗很少光顾其他妃子。以至于某文官专门写了奏疏弹劾皇帝,希望他雨露均沾。文官集团连宪宗这几年儿子少出的原因是宪宗和万贵妃相处时间太长都知道,有什么理由认为他们不知道万贵妃会不会堕胎?明朝的文官集团非常注重气节,并视之如生命。
当然还有纪氏身为罪女,地位太低,宪宗看不起的原因。宣宗专宠孙贵妃,养吴氏时可是直接不让她进宫,而是等到自己病危才说出来的。
原因很简单,按照明朝嫡长子继承制度,孝宗作为在世的庶长子,一旦出生就预定了太子。以明朝文官争国本的能力,代宗已经领教过了,宪宗也害怕。所以他要藏着这母子,等到他和万贵妃生下庶子再立为太子,再将孝宗母子放出来。
晋江来客掏出一枚被岁月腐朽的硬币,它承载了灭亡古国的历史,雁于飞87用它交换到100点SAN值。
谢谢亲的打赏,Thanks♪(・ω・)ノ
你打赏了23SAN值
谢谢亲的打赏,谢谢
大大你真的不考虑换个站子吗?
就你的文笔和能力这点儿收藏和打赏太少了。
不过小也有小的好处。
我是不是有点儿太多嘴了?
发错了,能撤回吗
水一下
哈哈,谢谢亲,已经签约啦,不能更改,何况网站给了很多版面推荐,很感激很满足了
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
哈哈哈,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就是让大家明白朝廷的意思,避免误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朝廷只省钱不要命,如果运气好是朝廷认定的老婆生的,稍微努力就可以拿到爵位享受待遇;如果运气不好,是一般侍妾生的,也可以自己求取功名。总之,是要老老实实就有好日子过,否则朝廷砍人的时候也不带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