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了手中的文件之后,宋云桐感觉自己心里沉甸甸的。有了这些文件打底,今天这场会议显然又是大家受教育的时刻到了。
如果说过去和吴川一起发动革命的时候,大家也并不觉得吴川在见识上离自己有多远,只不过对方对于海外局势的了解和对革命的前途确实看的比大家远一点而已。
但是,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宋云桐却发现自己是有些跟不上吴川的脚步了,不仅是他自己,其他人也或多或少的有这样的看法。越是脱离具体问题,特别是在政治形势上的判断,吴川的目...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18024637号-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鄂网文[2019] 1320-060号 武汉幻世有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3167号
你打赏了1SAN值
感谢支持
听说开了新书,追过来了。
感谢支持
才知道开了新书,花了两晚上看完了,还是这个味没错。不过说真的,调一点节奏嘛。
不算是新书,之前的废品重新回炉而已。
232这一章的逼装得可以
你打赏了1SAN值
这个简介够霸气。
好看的,好看
感谢支持
胖墩爷掏出一枚被岁月腐朽的硬币,它承载了灭亡古国的历史,富春山居用它交换到100点SAN值。
很好看
感谢支持
近代国家需要打赢一家列强来证明自己,中国打不赢来可以拖赢。
应该紧盯日本,用朝鲜人的血,中国人的物质,把日本拖入朝鲜半岛的泥潭。
特别是北朝鲜的地形和气温,适合打消耗战,游击战。
抗美援朝用坑道战术对抗,双方都不想打了只维持3年。中越战争,中国拖了10年。
书中的抗日援朝用坑道战术+战壕战术+游击战对抗。日军干涉不了后方建设和运输线,只能拼消耗。
当时空军技术不行,海军又上不了岸,中方不想结束,拖10年都没问题。
朝鲜那个烂样撑不了多久
你根本就不了解一战前的远东特别是东北的实力对比,没有说到关键点。
小说中俄国不插手,英国法国和德国当时没有多少陆军投入到东北,海军又上不了岸。北洋又要被南方武昌起义牵制。
东北的大玩家除开俄国,只有日本和美国。主角打击日本,美国会高兴。
美国需要东北大豆,还可以得到美国金钱和物资支持,战争期间日本更不敢得罪美国。
英国不满,但东北没有投送能力。当时的国际情况,英国也不敢出兵。
结论是只要拉拢到俄国中立,当时是打击日本最好的时机。
如果主角让日本进入朝鲜战争泥潭。日本不会像历史上,一战前经济不好,一战后反而成为债权国,有机会侵略中国。
一战以后,欧洲都变弱,美国又孤立。苏联是盟友,日本又进入朝鲜战争泥潭。才是中国的发展机会。
说的简单些,看看一战时,日本舰队的去向,美国大兵入欧的时机就明白了。人那会儿已经是准列强了,也只是在合适的时间,把自己的武力派到了合适的地点而已。反例,emmm,意大利,这孙子就算宣布中立也不至于更惨。同样是站在了打赢的一方,人的差距就这么大。